很多人覺得 “并發(fā)癥都是術中或術后才會出現”,其實術前準備不到位,早就給 “坑” 埋下了伏筆。全麻聯(lián)合套件的術前 “坑”,主要藏在器械檢查和患者評估里。
先說說 “器械隱患坑”。全麻聯(lián)合套件里的每一樣東西都不能馬虎:氣管導管要是有裂痕,通氣時可能漏氣,導致患者缺氧;呼吸回路上的密封圈老化,會讓麻醉氣體外溢,不僅影響麻醉效果,還可能讓醫(yī)護人員吸入有害氣體;甚至連固定導管的膠布要是黏性不夠,術中導管脫落都可能引發(fā)大危險。之前就有過案例,因為沒檢查出導管前端的小破損,插管后氣體從破損處漏出,患者血氧飽和度一個勁往下掉,幸好醫(yī)護人員及時發(fā)現更換,才沒釀成大禍。
怎么避開這個 “坑”?關鍵在 “逐項核查”。醫(yī)護人員會在使用前打開套件,先看外包裝有沒有破損、過期 —— 外包裝破了,里面的器械可能被污染;過期了,材料性能會下降。然后逐個檢查組件:捏一捏氣管導管,看有沒有裂痕或彈性變差;裝一下呼吸回路,測試氣密性;扯一扯膠布,確認黏性足夠。患者和家屬也能搭把手,要是看到套件包裝有問題,及時提醒醫(yī)護人員,別不好意思開口。
再說說 “評估疏漏坑”。每個患者的身體狀況不一樣,對全麻聯(lián)合套件的耐受度也不同。比如脖子短粗、牙齒松動的患者,插管時難度更高,要是沒提前評估,可能會損傷咽喉部或碰掉牙齒;有哮喘的患者,對某些麻醉氣體敏感,要是沒提前了解病史,可能誘發(fā)哮喘發(fā)作。之前有位患者術前沒說自己有嚴重的反流性食管炎,插管時胃酸反流,差點嗆入氣管引發(fā)吸入性肺炎,幸好醫(yī)護人員提前準備了吸引設備,才及時清理干凈。
避開這個 “坑” 的核心是 “如實溝通 + 專業(yè)評估”?;颊咝g前一定要把自己的病史全盤托出,比如有沒有高血壓、哮喘、假牙、過敏史,哪怕是 “小事” 也別隱瞞。醫(yī)護人員會根據這些信息制定方案:牙齒松動的患者,會準備專用的牙墊保護牙齒;反流風險高的患者,術前會用止吐藥,插管時采取頭高腳低的體位,減少反流風險。
到了術中,全麻聯(lián)合套件的 “坑” 主要集中在操作環(huán)節(jié),哪怕是小小的失誤,都可能引發(fā)并發(fā)癥。最常見的就是 “插管損傷坑” 和 “通氣不當坑”。
“插管損傷坑” 有多危險?氣管插管是全麻的關鍵步驟,要是操作不當,可能會劃傷咽喉部黏膜,導致患者術后喉嚨疼、聲音嘶??;更嚴重的是,要是插管時用力過猛,可能戳破氣管,引發(fā)氣胸,患者會突然胸痛、呼吸困難。之前有位年輕患者,因為插管時角度沒調好,導管蹭到了咽喉部的血管,術后咳了好幾天血,恢復時間比預期多了一周。
怎么避開這個 “坑”?靠 “精準操作 + 借助工具”?,F在醫(yī)護人員大多會用視頻喉鏡,能清晰看到咽喉部結構,避免盲目插管;插管時動作會放輕放緩,遇到阻力不強行推進,而是調整角度再嘗試。對于插管難度大的患者,還會提前準備纖維支氣管鏡,通過內鏡引導插管,減少損傷。
還有 “通氣不當坑”。全麻時需要通過呼吸回路給患者輸送氧氣和麻醉氣體,要是通氣參數設置不對,麻煩就來了:通氣量太小,患者會缺氧,嘴唇和指甲蓋變紫;通氣量太大,會把肺泡撐破,引發(fā)肺損傷。之前有個案例,因為新手醫(yī)生沒調好通氣參數,通氣量過大,導致患者出現氣壓傷,術后肺部有大量積液,恢復了半個月才好轉。
避開這個 “坑” 的關鍵是 “實時監(jiān)測 + 動態(tài)調整”。術中會有專門的監(jiān)護儀,實時顯示患者的血氧飽和度、呼吸頻率、氣道壓力,醫(yī)護人員會根據這些數據調整通氣參數:血氧低了,就適當增加通氣量;氣道壓力高了,就檢查呼吸回路有沒有堵塞,及時清理分泌物。同時,醫(yī)護人員會密切觀察患者的胸廓起伏,確保通氣有效,不會出現 “光有參數正常,實際通氣不足” 的情況。
手術結束后,患者從全麻中蘇醒,這時候也不能掉以輕心,全麻聯(lián)合套件的 “坑” 還沒完全消失,最常見的是 “導管相關并發(fā)癥坑” 和 “麻醉殘留坑”。
“導管相關并發(fā)癥坑” 主要是拔管不當引發(fā)的。拔管太早,患者呼吸功能沒恢復好,可能會出現呼吸抑制,需要重新插管;拔管太晚,導管刺激咽喉部,會讓患者煩躁不安,還可能引發(fā)咽喉水腫。之前有位老年患者,因為拔管后沒及時觀察,出現了咽喉水腫,導致呼吸困難,醫(yī)護人員趕緊重新插管,還用了消腫藥物,才緩解過來。
避開這個 “坑” 要做到 “時機精準 + 密切觀察”。醫(yī)護人員會評估患者的蘇醒狀態(tài):能自主呼吸、意識清醒、血氧飽和度穩(wěn)定,才會拔管。拔管后不會馬上離開,會繼續(xù)監(jiān)測 30 分鐘以上,觀察患者有沒有呼吸急促、聲音嘶啞、吞咽困難等情況,一旦發(fā)現異常,及時處理?;颊咛K醒后要是感覺喉嚨不舒服,別用力咳嗽,輕輕咳痰即可,避免加重咽喉部損傷。
“麻醉殘留坑” 也很常見。全麻聯(lián)合套件中的麻醉氣體要是沒徹底排出,可能會在患者體內殘留,導致術后頭暈、惡心、嘔吐,還可能影響判斷力。之前有位患者術后因為麻醉殘留,出現了嚴重的惡心嘔吐,吃什么吐什么,不僅影響營養(yǎng)攝入,還延緩了傷口愈合。
怎么避開這個 “坑”?關鍵在 “充分排殘 + 對癥處理”。手術結束后,醫(yī)護人員會用新鮮空氣沖洗呼吸回路,把殘留的麻醉氣體排干凈;拔管后讓患者多深呼吸,促進體內殘留氣體排出。要是出現惡心嘔吐,會及時用止吐藥,還會調整患者的體位,比如側臥,防止嘔吐物嗆入氣管?;颊咝g后要是感覺頭暈,別著急下床,先在床上坐一會兒,適應后再在家人攙扶下活動,避免摔倒。
其實,全麻聯(lián)合套件的 “坑” 并不可怕,只要醫(yī)護人員做好術前準備、術中操作、術后監(jiān)測,患者和家屬如實溝通、積極配合,就能有效避開這些并發(fā)癥。記住,手術麻醉是一個團隊協(xié)作的過程,每一個細節(jié)都關乎安全,別讓小小的 “坑” 影響了康復之路。希望這份 “避坑指南” 能幫大家更好地了解全麻聯(lián)合套件,讓手術和恢復都順順利利!
188-5252-7766